负责人(联系方式):卢勇,luyong@njau.edu.cn
研究方向: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、农业生态环境(水利)史、特色农业与农产品地理标志
团队简介:农业文化遗产团队依托88038威尼斯科技史(农业史)一级学科硕士点、博士点与博士后流动工作站,致力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、传承、转化、利用及高度关联的农业生态环境史、特色农业与农产品地理标志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。团队现有成员20名,其中教授4名、副教授7名,另聘有多名兼职教授、专家顾问等。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,出版专著20余部,发表论文200余篇,多次被《新华文摘》、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等转载。
近三年承担的重大、重点项目与课题:
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特色农业发展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,2021-2026;
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,2020-2025;
方志物产知识库构建及深度利用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,2018-2023;
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分级的阻滞机制、优化路径与福利效应研究,,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,2020-2022。
近三年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 :
江苏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,中国农业出版社,2019,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奖;
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: the World Tea Market and Chinese Tea Industry since Modern T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,2021,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;
农业遗产与农耕文化,2021,光明日报;
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为精准扶贫提供可持续造血力,2019,光明网;
依托农业文化遗产,打造和而不同的长三角文化圈,2020,光明网;
运河、农业与景观:明晚期嘉兴地区的韧性景观建构,2021,民俗研究;
GIAHS农业文明互鉴的理论逻辑、实践探索与路径思考,2022,中国农业大学学报(社科版);
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事业:时代转向及历史方位,2022,中国农业大学学报(社科版);
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: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解释与分析,2021,南京农业大学学报(社科版);
农业文化遗产元宇宙的内涵、路径及应用前景研究,2022,中国农史
环境适应与技术选择: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,2021,中国农史;
中国农产品质量分级的理论依据与福利评估——基于选择实验调查的福利评估,2021,农业技术经济。
学发现与价值重塑: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转向,2021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。